
最近,动画电影《鬼灭之刃: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袭》(以下简称《无限城篇》)正式在大陆院线公映。
这是一部成绩耀眼的作品,全球票房7.3亿美元,IMDb评分8.5,烂番茄新鲜度98%,暑期在北美上映时,甚至打败了一众好莱坞大片登顶票房周榜。目前大陆票房4.3亿元,豆瓣评分也有8.6分。
但《无限城篇》只是《鬼灭之刃》系列动画中的一部,既非独立成篇,也还不是震撼人心的大结局,为何能引发热潮?简单的“粉丝经济”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。毕竟,《鬼灭之刃》的原作已经完结5年,但它的热度仍然居高不下,受众与影响力也超越动漫领域,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。
借着电影上映的契机,我们来聊一聊这部现象级作品。
01.
一部克制的作品
展开剩余92%简单,是理解《鬼灭之刃》的第一关键词。
《鬼灭之刃》是由漫画家吾峠呼世晴创作的漫画,于2016年至2020年在集英社的《周刊少年Jump》上连载,传统分类中属于“少年漫”。
日本动画界有许多如雷贯耳的大IP,有的连载20多年,漫画超过1000话,动画也已经播了上千集;相比起来,《鬼灭之刃》只连载了5年,短短205话就完结了,动画加上剧场版也不过70集,算是十分简短友好的番了。
《鬼灭之刃》的故事概括起来亦十分简单:鬼吃人,人杀鬼。
故事中正义与邪恶两个阵营,分别是“主公”组织的鬼杀队,其中实力最高的是九位剑士,被称为“柱”;“鬼王”则通过输血,培养了一批鬼部下,其中十二个最强大的分别为六个“上弦”与六个“下弦”。
片名《鬼灭之刃: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袭》看似复杂却很好拆解,无限城是鬼王的大本营,主角团杀入这里,终结战局;大决战的故事分为三部曲,这是第一部,此时下弦鬼们已经悉数死亡,重点变成了再次迎战这位战力强大的鬼,“上弦之三”,猗窝座。
《鬼灭之刃》并不力图展现宏大与史诗感,登场人物虽然不少,但故事重点在一开始就已定型,除了一路成长的炭治郎等主角团,主要故事发生在九柱与十二鬼月身上。它并不像很多作品那样,打倒了最终反派后又出现新的反派,世界不停地推翻、重建,无限扩大。
《鬼灭之刃》的故事走向简单,没有烧脑的悬疑与不断反转,也没有太多纠缠的狗血关系。主角团击杀了普通鬼、厉害鬼后,再与柱合力,击杀了下弦鬼,历经病痛和死亡,又艰难地一一消灭上弦鬼,直到消灭最后的鬼王。故事仿佛滚雪球一般,线性前进,循环进行,直至终章。
在知名论坛Reddit上,有热帖总结了《鬼灭之刃》成功的原因,即主题和情感十分简单,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可以在故事里得到共鸣:
“逝去的亲人会一直陪伴在你身边,鼓励你、支持你。死亡不是无意义的,地狱和天堂是存在的,作恶之人最终会在地狱中遭受焚烧。主角炭治郎温柔、体贴、细腻,他并非一腔热血的‘笨蛋’,而真正关心自己的妹妹……而且,这是一部不去添加‘愚蠢的情节’的作品。”
用户Jarisatis, Reddit
有太多作品,创作者为了不完结,不断地创建新的剧情支线和新的人物,许多前面的伏笔虎头蛇尾,甚至人物也发展不下去,只得推翻过去的人设,匆匆结束。
Reddit上的另一个热评说得很在理,如果用食物来类比,《鬼灭之刃》就像一份简单的烤芝士三明治,它绝对不会出现在米其林餐厅里,但即使是简单的食物,依然可以做得很棒。
你对这个故事有着怎样的期待,《鬼灭之刃》就会信守承诺,给予你这样的期待。这并不是简单的循规蹈矩,而是创作者的克制,是一种“有终之美”。
当然,这种简单也造成了问题。许多批评指出,《鬼灭之刃》的世界观设定不太充足,剧情推动和故事讲述过于依赖回忆,尤其在这一部《无限城篇》里,“回忆杀”的比例太重,已经打破了故事节奏和战斗的流畅性,也降低了故事的感染力。
02.
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
主线故事的简单,带来了另一个好处——每个角色都不是背景板,拥有自己的叙事、主体视角以及人物弧线。
每个主要角色,都至少经历一个感染的桥段,比如《无限城篇》里蝴蝶忍为了给姐姐报仇,在孤身面对强大的“上弦之二”时,抱着必死的信念主动服毒,以身入局,以血肉来给后来者赢得战斗的空间。
养正堂有一本《三国演义》导读,曾经分析过这部小说引人入胜的原因,可以用来旁证,就是在主角之外,其余角色每一位都很出彩,甚至配角与配角之间的战斗与互动,更令人印象深刻。
“强者”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考验创作者的能力。如果只描写强大,反而落了下乘,毕竟那就变成了“打怪升级”的套路,变成数值的单一增长,招式本身已经足够毁天灭地,但总有更强大的招式出现,演变为无止境的比拼。
这样的故事,只是符号的堆砌,远不如让几个出彩的角色互动来得巧妙。就像先有了陆逊火烧连营,才衬托出后来诸葛亮八卦图的机敏;有须发如白雪的黄忠作为对手不懈战斗,才能更能渲染关羽的骁勇善战。
但绝望之余,回看猗窝座,他又不是简单的恶人,即使成为鬼后忘记了人类时期的记忆,他也恪守着一条准则,不杀女人和小孩。他花费时间修炼功夫,而不是像其他鬼一样只通过吃人来提升实力。
在成为鬼之前,他挣扎于底层,被更高阶层的人欺诲和伤害,心爱的父亲、师父和妻子恋雪一一死亡后,强烈悲愤的他被鬼王利用成为鬼,但比起恶鬼,他更像是一个在世间找不到居所的游魂,只留下了不断变强的执念。这种执念让他拥有一份近乎于“武痴”的执着,欣赏堂堂正正的对战者。
作为他对手的炭治郎,武力上并不算强大,但却是个绝对的精神强者。他在砍杀之前,都要喊出招式,光明正大地对决,不搞偷袭。
在最后一击中,炭治郎回忆起父亲在面对一只要侵袭家园的大熊时,他先轻柔提醒熊走开,驱赶无果,抱持着并不以杀戮为目的自保心态,不悲不喜地杀死大熊,途中并不动用杀气。这种慈悲与通透,提醒了炭治郎,用同样的手法击中猗窝座,也成为救赎后者的灵光。
《鬼灭之刃》里还有很多类似的细节,阳光乐天的恋柱与配得感低的蛇柱,暴脾气的风柱对上冷冰冰的水柱,角色之间的张力与剧情之间的留白,既吸引了不同喜好的受众,也留下许多二创和再次传播的空间。
吾峠呼世晴给不同的剑士和鬼设定了不同绝招,这些绝招大多从自然界和现实事物里取材,比如“水之呼吸-风平浪静”,“霞之呼吸-霞云之海”,这给了后期动画化很大的创意空间。
这些招数与角色的过往和情感有关,比如猗窝座的血鬼术的样式是一丛盛大的烟火,这是他还是人类时为数不多的温情时刻,是他与恋雪观看烟火大会的见证。这样的细节隐藏其中,既补全了人物的情感背景,又成为一种可以探索的彩蛋和心照不宣的泪点。
漫画设定打下良好的基础,动画则成为了《鬼灭之刃》破圈的关键。
《鬼灭之刃》的动画公司是Ufotable,昵称“飞碟社”,尤其针对战斗场景,全系列进行独特的美学设计。比如,为了表现炭治郎早期使用的“水之呼吸”技能,飞碟社参考了葛饰北斋的《神奈川冲浪里》,结合动态特效,用波澜壮阔的浮世绘画风的动态水流,来呈现招式之威力。
到了《无限城篇》,飞碟社更是在TV动画的基础上,为大银幕制作了升级版的特效,无限城由熟悉建筑结构的动画师设计,并参考结合了物理世界的实际效果,无限城的迷宫如同动态魔方,光影流转间,层层叠叠的多重结构一一呈现。
随着人物跑动和战斗,场景也不断错位移动,不断有房屋地板显现消失,既增加了视觉观赏性,也烘托了紧张的氛围。
无限城的每一处,都要进行光影明暗处理、调整焦距变化、景深设计。这需要动用各类3D和2D建模,设计大量图层,同时对透视的把控和空间的想象力也要求很高。
在这样的场景里,再配合战斗特效,满溢而出的视觉冲击力,一下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,无怪乎许多没有追番习惯的路人也会被吸引。
03.
重新强调“王道”的作品
这些年,反英雄、突出人性黑暗面的作品有很多。温柔被当作懦弱,善良被视作愚昧,凸显力量碾压的作品受到追捧,越来越多人将美好的品质当作负担。以往强调“热血、少年、成长”的王道漫画式微,但被视作“后王道漫画”的《鬼灭之刃》的出现,则多少改变了这一局面。
据报道,在美国,《鬼灭之刃》的一大受众群体是Z世代。少年们的成长痛、面对庞大世界的无助,以及与亲人的裂痕,击中了Z世代的内心。而《鬼灭之刃》中的热血与坚定,又给予他们很多力量。
《鬼灭之刃》几乎是在虚无的潮流里逆流而上,重新强调“王道”的重要性,而且不止通过战斗实现,而是继续强调情感与羁绊的重要性。
比如,炭治郎在最终选拔的战斗中,杀灭两个小鬼后,面对即将分崩离析的残骸,他双手合十,祈祷对方能够早日成佛,他甚至向鬼伸出手,真诚地说,“神啊,希望这个人来生,不要再变成鬼了。”
这种慈悲不是善恶不分,他并不迟疑地拔刀护卫同伴和妹妹,但杀戮不是出于雄性激素的碾压冲动,而是仔细思考过的善良、温柔与力量。
炭治郎还是真诚的,鬼杀队里有几个收养的小孩,年纪很小也没有战斗力。但她们会直率地给炭治郎提意见,他也不会因为对方是小孩就轻视,而是坦率地接纳对方的意见。这样的对话还有很多,虽然柱们的战力是最强大的,主公的领导地位是极为重要的,但大家仍然是可以平等对话与商量的个体。
就像炭治郎在面对猗窝座时,不经意的记忆促成了决胜招。这些灵光闪现并非偶然,只有与许多人深入接触,对他人抱有善意,聆听和观察形形色色的事物,才能在需要时回忆起千丝万缕的必要信息,在关键时刻救命。
这样的信念,并非空洞说教和心灵鸡汤,而是建立在一个又一个的桥段的基石之上。
《鬼灭之刃》里众人的成长,关键不在于不停拜更厉害的人为师,也不在于打败了多少对手,甚至到了结尾,主角们也还没成长为“最厉害的人”。关键是在逆境中,如何遭受伤痛也要咬牙挺下来,如何与伙伴建立信赖和配合,如何在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柱死去之时,继承他们的信念,坚定地往前走。
这样温柔有力的情感,也是《鬼灭之刃》破圈的另一原因。根据line research的调查,《鬼灭之刃》的受众不完全是传统的漫画读者,女性读者占比达到六成,而且40岁以上的人群很多,覆盖了不同的圈层和人群。
当然,《鬼灭之刃》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,离不开流媒体崛起,让文化作品更便捷地跨地域流通。但这部作品的现象级成功,最离不开作品本身的信念感,在这个充满无力感的当下,格外抚慰人心。
动画并非其乐融融的合家欢,在击败鬼王的路上,一个又一个人去世,既有战力强大的柱,也有兢兢业业贡献力量的普通人。除了杀鬼的剑士,医疗小队、磨刀的村民、负责善后的小组、负责报信的鎹鸦和猫,每个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即使是退休的柱,也默默担当着导师或者护卫的工作。
有些动漫只想等待一个救世主,刻画一个最强之人拯救世界。但在《鬼灭之刃》里不是这样的,强者用战力保护弱者,弱者用自己的方式做出贡献,鬼杀队试着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,塑造一个非等级社会。
就在《无限城篇》开始之前,重要角色主公,更是牺牲生命重伤鬼王,鼓舞柱们的士气。主公在动画中不断地强调,自己不需要柱的护卫,大家有比杀鬼更重要的事情要做。
每个人都在强调生命的重要性,强调努力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。只是在护卫他人的生死关头,利他的想法仍然促使他们做出牺牲自我的选择。
诚然,人类无法像鬼一样重生,有血肉之躯的限制,不断以有限的生命,来挑战无限重生的鬼,来阻止更多的生命被践踏。不过,这些牺牲并非全然的悲情。
《鬼灭之刃》当然是一部充满了“刀子”的作品,不断有人死亡。但作者又在悲伤之余传递了温情与希望。逝去的人成为大家的支柱和信念,他们的身影,通过收养的“继子”传递了下去;另一方面,转世系统的设计,和先辈记忆的闪回和传承,也让大家舒了一口气。
毕竟,死亡不是终结,遗忘才是。
参考资料:
1.《鬼滅之刃》為何爆紅?幽浮社的動畫製作、吾峠呼世晴的編劇技巧,以及令和的時代精神,藝文,彭振宣
2.經費の呼吸|深入探討《鬼滅の刃》如何引起席捲全世界的「現象級」熱潮,Leo Huang,HYPEBEAST
3.《鬼灭之刃心理学》|井岛由佳
4.映画「鬼滅の刃」アメリカZ世代に大人気!「それぞれ悲劇を抱えていて、共感しやすい要素がある」| NY Future Lab
撰文:苏小七
编辑:Lan
策划:看理想新媒体编辑部
配图:《鬼灭之刃》
商业合作:bd@vistopia.com.cn
投稿或其他事宜:linl@vistopia.com.cn股票配资开户手机版
发布于:北京市胜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